豆腐我們并不陌生,古稱“福黎”,是我國素食菜肴的主要原料,素有“植物肉”的美稱。豆腐營養豐富,口感清爽滑嫩,豆香濃郁,在寒冷的冬季,做個湯、燉菜、紅燒、涮火鍋,它都是首選食物。那你知道冬天常吃豆腐會有哪些好處嗎?下面就跟著小編一起來了解下吧。
豆腐的種類及區別
豆腐是豆類制品之一,品種很多,根據豆腐凝固劑主要分為三類:以鹽鹵為凝固劑制得的北豆腐;以石膏粉為凝固劑的南豆腐;以葡萄糖酸-δ-內酯為凝固劑制成的內酯豆腐。
北豆腐也叫鹵水豆腐、老豆腐,多見于北方,含水量在85%~88%,質地較硬,口感略粗,顏色偏黃。但是蛋白質、脂肪及鈣、鎂等營養素的含量較高。每100g北豆腐含的蛋白質12.2g、脂肪4.8g、鈣138mg、鎂63mg。因北豆腐偏硬,更適合炒、蒸、燉、煮、煎等烹飪方法。
南豆腐又稱石膏豆腐,顏色偏白,含水量較北豆腐多,可達90%左右,質地細膩、軟嫩,口感較好。不過,南豆腐中的蛋白質、鈣、鎂等營養物質的含量都不及北豆腐。經測定,每100g南豆腐含蛋白質6.2g、鎂36mg、鈣116mg。因為南豆腐水分較北豆腐多,所以不適合煎炒,更適合涼拌、做湯、燉、蒸等烹飪方法。
內酯豆腐是這三種豆腐中含水量最高的,看起來也更白嫩細膩、有光澤,吃起來有入口即化之感,適合拌、湯、羹一類的菜肴。因為保水率提高了,所以內酯豆腐的蛋白質含量也不如南豆腐和北豆腐,僅達到5%,而鈣、鎂的含量更是低了。
對于以上三種豆腐,建議首選北豆腐,其次是南豆腐,最后是內酯豆腐,當然也可以經常換著吃。
冬天常吃豆腐有什么好處?
1、清熱生津
冬天天氣寒冷,毛孔收縮,引起皮脂腺分泌量減少,加之本身空氣干燥,使得人體水分流失加快,比較容易出現口鼻干燥、皮膚皸裂等情況。這種情況,除了多喝水之外,還可以多吃一些補水食物。而豆腐含水量很高,經常食用正好可以幫助我們緩解這些問題。此外,冬天人們喜歡進補,牛羊肉等溫熱食吃太多了就容易出現上火情況,而豆腐有清熱降火的作用,還能緩解肉類食物的油膩。所以,專家建議,冬天一定要多吃豆腐。
2、預防心血管疾病
現在心腦血管疾病已經成為很常見的疾病,而冬季又是心血管疾病的高發期。豆腐是以大豆為原料,含有豐富的大豆蛋白、植物固醇、大豆卵磷脂,這些成分可以降低血液膽固醇、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,經常食用可大大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。
3、補鈣
通過上面的介紹,不難發現北豆腐和南豆腐中都富含鈣、磷、鎂等微量元素,并且含有豐富的植物雌激素,經常食用可以提高人體的骨密度,對預防骨質疏松、關節疼痛等因缺鈣引起的不良癥狀有較好的預防作用。
4、提高免疫力
豆腐中的蛋白質含量豐富,半塊豆腐(約150g)就含有蛋白質9.3~18.3g。豆腐的蛋白質屬于優質蛋白,含有近20種氨基酸,包括人體必需的8種氨基酸。而越來越多的證據發現,飲食中補充特定氨基酸,可增強免疫力,減少疾病的發生。
5、降低乳腺癌
豆腐中含有較多大豆異黃酮,它與雌激素有相似結構,因此又被稱為“植物雌激素”。大豆異黃酮對雌激素有雙向調節作用,它既能與受體結合發揮雌激素作用,又能干擾雌激素與受體結合。女性常吃豆腐對調節月經、預防乳腺癌都有很好的作用。
6、有益大腦
豆腐中含有大量卵磷脂,這種物質是大腦情報傳遞乙酰膽堿的原料。缺乏乙酰膽堿是大腦遲鈍和老年癡呆癥的誘發因素。冬天人們活動減少,體內容易蓄積廢物,大腦活動也較夏天慢,正是吃豆腐的好時機。
吃豆腐的注意事項
1、不能過量食用
豆腐中的蛋白質含量豐富,如果一次吃太多,蛋白質攝入過量,很可能引起腹脹、消化不良等癥。
2、腎臟疾病患者不宜多吃豆腐
豆腐中含有大量植物蛋白質,進入人體后在體內代謝轉化成含氮化合物,隨后經腎臟排出體外。而腎病患者的腎功能下降,如果吃太多豆腐,會對腎臟造成嚴重的負擔,不利于病情恢復。
3、脾胃虛寒者不宜多吃豆腐
豆腐是涼性食材,平素有胃寒癥者,如果進食太多豆腐,可能會出現胃脹、反胃等情況。
食物是人體的營養來源,每一種食物中有各種不同含量的營養素,沒有哪一種食物可以滿足人體的全部營養需求,沒有十全十美的食物,也沒有一無是處的食物。各種食物營養特點不同,必須合理搭配才能營養全面,營養均衡是健康的基礎,所以我們提倡:科學認識食品,膳食均衡保健。